小提琴の轻语(二)
一晃就到12月了, 填一下生活相关的篇章吧, 在上一次的小提琴の轻语(一) 里, 我写了一下多年小提琴学习的一些感悟和觉得正确的学琴观念, 最后说了一些器材的准备和 *”Just for fun”* , 但是还没涉及到最核心的基本功如何练习培养.
那这篇就来着重说一下, 如何学习/培养小提琴的基本功了~ 个人感悟, 仅供参考…
0x00. 触类旁通
因为小提琴基本功实在太重要, 所以我再举几个生活中常见例子的基本功例子 , 以加深大家对它的理解:
- 篮球
- 运球 : 原地, 行进时, 障碍运球
- 投篮 : 不起跳/起跳, 不同距离, 后仰/后撤等投篮
- 游泳
- 水性 : 包括换气, 平衡性
- 节奏 : 如何在中长段距离下保持稳定和更好的变化
- 搏击
- 反应 : 包括身体的自然反应(闪避), 和脑袋里的主动意识
- 身体 : 包括体能, 柔韧性, 以及抗击打能力等
编程(暂且不提了:)
上面的例子是我日常接触比较多的, 大家如果也熟悉的话, 不难发现, 这里说的基本功特征, 其实就是每个运动的基础, 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, 可以部分无视这种要求, 对普通人而言, 做好基本功, 就已经超过了身边的绝大数(90%)的人, 如果再配合一些技巧, 就肯定能脱颖而出(99%)了
学习不同的技术, 其实也有很多的相通之处, 更高的层次是我们能通过学习某种技术悟出它内在的通性, 从而加深对其他技术的理解和学习新技术的速度.
0x01. 姿势
常言道: “坐有坐相, 站有站相”. 再回到小提琴本身, 就是整个人的拉琴姿势, 姿势肯定没有绝对的, 但是和篮球投篮, 游泳姿势一样, 尽可能的标准, 肯定是最通用, 且优雅的.
小提琴的整体姿势会很大的影响到两个点:
- 其他人观看的效果(因为琴小, 所以人会很显眼)
- 长期的影响你其他部位协调. 不正确的姿势可能会成歪脖子..
所以第一步就是有个良好姿势, 教科书版的细节就不多说了, 简单说有几个关键点:
- 切勿耸肩 : 如果是肩托不够高, 请务必更换可调节高度的腮托, 或者加高, 正常夹琴按弦手不能有耸肩, 一是难看, 二是手累
- 切勿驼背 : 这个大家都知道, 但是不好做到, 建议前期靠墙站着练习
- 眼睛看琴 : 拉琴/演奏时眼睛看弦, 一是不容易紧张, 二是可以观察运弓
- 琴头冲前 : 夹琴之后,琴头应该是接近正朝向前方, 跟你的眼睛看向一条线 (琴头不要过外或过内)
0x02. 持弓手
因为存在左右撇, 所以用持弓手表示右手, 别看它只是在运弓, 它主要决定了小提琴的上下限. 是非常重要的存在, 如果持弓手的姿势有严重问题, 那基本就告别学琴生涯了…就像你投篮是胸推或者投石机一样的话..
持弓手并不是只是握弓的姿势, 更重要的是运弓时候的姿势和技巧, 都很重要, 分成两个部分说
A. 握弓(静/动态)
同样握弓只讲标准姿势, 关键点三个:
- 小拇指是弯曲的
- 大拇指和中指形成环
- 整个手指布局松散, 持弓放松
用铅笔演示的效果如下:
实际握弓的时候, 整体接近此姿势, 但可根据手型大小适当调整, 比如手大就整体上移一些, 食指到银色线圈中
其他图不放了, 因为绝大多数人关键问题是没法习惯这个姿势, 不会发力, 小拇指就是不听使唤, 一运弓就变成直的了, 如果你实在没时间去慢慢找感觉, 那推荐使用握弓器: (taobao买就行)

注意, 不是买那种旧款一体式的, 那种不能调节位置, 且效果很差, 小拇指肯定是单独要形成一个拱形的, 食指是发力关键, 布局也会单独分开一些, 当然和指法表一样, 这东西肯定只是前期强迫形成肌肉记忆才用的, 需要逐步放下, 推荐是:
- 前3个月, 完整戴着握弓器
- 3~6个月, 只戴小拇指的那个环 (减轻弓重)
- 6个月后完全去掉
B. 运弓
运弓是关键的难点, 一是内容多, 二是不好描述, 所以先把容易描述的做好, 首先是运弓要直, 其次是行进过程中, 并非一直是完全垂直, 而是有变化的:

中间因为很难把握, 所以位置一般推荐在琴马到琴板(黑色)中间偏上(70%处)的位置, 太偏上会飘, 偏下音色难听, 然后拉琴前期时刻注意运弓轨迹, 先慢慢练空弦, 然后同样前期可以使用工具来强制矫正, 不过某宝卖的有点贵, 而且不是很好用, 这里发现有高人出了个0成本妙招, 属实是牛皮…

0x03. 按弦手
按弦手虽然在中后期没有持弓手难, 但是它是前中期的BOSS, 而大家都能体会小提琴最难的就是入门的阶段, 所以按弦手会劝退许多人, 也得循序渐进的掌握, 分几个大点:
- 手腕姿势
- 手臂姿势
- 手指姿势
- 揉弦方式
A. 手腕姿势
这里参考一下大家提供的正确/错误图, 觉得总结的挺好的, 就不自己拍了:
首先是正确的姿势, 注意看手腕和手掌的角度是接近160~170°
的

而很常见的错误投篮习惯是这样的姿势:

B. 手臂姿势
这里大臂主要是让琴头保持朝前, 然后小臂如下图所示, 要有一定程度的内翻, 特别是D/G(三四弦), 必须得转动一下以更好的按弦, 那参考线是什么呢?
眼睛能否看到你的小臂, 如果完全看不到, 说明角度偏外, 如果过多说明偏内(一般不会偏内…因为扭着费劲)
C. 手指姿势
这里分大拇指和按弦的四指来说, 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我们称为虎口, 我们不应让琴完全贴在虎口上:

然后剩下的四指一般是手指和琴弦之间是45°的夹角, 标准是眼睛可以完整看到食指(第二个手指)的指甲. 如果角度不够会被挡住一部分.

除此之外, 按弦的几个重点:
- 按弦要实, 用指尖按弦, 不能碰指甲 (练琴就不能留指甲, 左右手都得严格剪干净)
- 手指尽可能的放松, 是一种虚中有实的感觉, 这个得自己体会
- 大拇指切不可用劲, 会让手整个紧张
- 按弦不能左右带偏弦, 就是说如果是
X-Y-Z
轴的话, 要45°切入, 但是尽可能直的按住, 弦的位置不能被手带着左右有位移 - 不出现滑音, 比如换把, 或者撑指
- 按弦的感觉是快速弹起, 练音阶掌握.
最麻烦的是小拇指, 它有个三个问题:
- 容易习惯性的外挑, 这个的憋, 比如这样的按指
1-> 2 -> 3 -> 4 -> 3 -> 2 ->1
, 小拇指不要弹太远, 这样下一次按4指的时候会来不及, 也容易按偏 - 然后就是跨弦的
E弦1指-->A弦4指
, 这里4指需要提前去准备好. 而不是弹在一边. - 揉弦揉不动, 可以多用手臂, 然后多练, 这个没啥好办法.
当然按弦不同的手型会略有不同, 这里就不讨论特殊情况了
X. 揉弦方式
揉弦本身是一种演奏技巧, 但是这为什么单独说揉弦呢. 一是因为它是前面几种姿势综合的很好代表, 二是揉弦虽然是技巧, 但并不是可选的, 如果拉琴不会揉弦, 差不多也说明还没入门.. 揉弦的质量也是一个区分拉琴水平的重要特征, 同样它不好掌握, 它有两大方式:
- 手臂摆动揉弦 (粗, 普通)
- 手腕摆动揉弦 (细, 难)
揉弦如何练习呢? 几个关键点, 都得做到:
- 换把(1–>3把)就是标准的揉弦动作放大, 高低切换然后放小幅度加快速度其实就是揉弦了
- 揉弦一定是前后半音内移动, 不能有左右的晃动
- 夹琴一定要紧, 不然揉弦会晃
- 大拇指放松, 揉弦指不能按太死
- 揉弦是先正常拉, 然后20%时开始由慢到快的渐进揉弦
- 不要一起弓就开始揉
- 开始揉就不能突然停下
- 揉的时候是渐进的速度, 切忌忽快忽慢
- 揉弦幅度不要太大, 不能太慢 (不然声音听起来像招魂..)
核心就是手指放松, 但是灵活, 得很长时间的练习…
未完待续
0x04. 练习
同样, 这里只说最重要的几点, 都很花时间并考验耐心, 的确很难做到, 但是做到了就能快速突破.
- 慢速练习
- 音阶练习
- 空弦练习
- 分段练习
然后再次强调, 如果不是天选之子, 天赋型选手, 小提琴入门得要2年以上时间, 一般达到中等水平(也就是合格的业余10级)应该至少需要7年, 学琴肯定苦, 这不是尤克里里, 包教包会, 买琴送课, 也不能21天速成PHP, 一定要踏实沉下心练习, 可以找好的方法, 但是也都得下苦功夫, 下面就是伴随你几年的老伙伴了:
一般练琴的曲子分三种:
- 音阶 (基本功, 最重要, 音准的来源, 很枯燥), 一般推荐
<<赫利美利小提琴音阶>>
, 这书虽薄, 但是非常硬核….(初学也可用简单一些的) - 练习曲 (基本功, 重要, 训练动作, 枯燥)
开赛/沃尔法特的练习曲
XX首 - 乐曲 (好听, 有趣, 但不能主练乐曲, 否则拉得很开心, 基本功却会很差) , 推荐
<<铃木的1~6册>>
, 某宝有合册版本..
然后练习当然也很枯燥, 怎么让练琴更好的坚持下来呢, 以前真的没啥好办法, 那就是硬怼… 现在有个挺不错的方式, 下次再说把:)
补充: 乐理的书我觉得有必要至少过完入门的部分, 不然五线谱和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知道, 那基本是凭感觉学, 太不成体系, 推荐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的第一本就行, 有余力可以把第二本也看了, 后续单独说.
0x05. 常见问题
知易行难, 小提琴练习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问题, 相当于考试的重难点/易错题吧, 所以单独说一下
1. 运弓不直
2. 运弓不稳(抖动)
3. 练琴手酸疼
4. 声音难听
未完待续..